
跟朋友去選琴,wing師傅帶來三把琴,
對一個不諳樂器的人來說,除了外觀的顏色不同之外,三把都看似一樣的。
但當師傅給我們一個聽力測試之後,
[師傅要我們留心聽...]
三把琴有不同的聲音和共鳴
我是不留心的一個,忘記了聲音的次序,
只記得聲音的特色,
有一把是很清澈﹑共鳴的聲音醇厚﹑而同時也有層次和質感的;如何用cake來形容,是一件Lemon Tart。
另一把是豪邁的﹑很有力量的,對演奏者也有一定力量的要求,是有點霸氣的,好像Mud Cake。
最後一把是清澈的,聲音是標準的,但給人一種「我就是一隻小提琴」的感覺,好像棉花糖, 吃過之後,似陣風不見了。
三把聲音對比之後,
原來小提琴是有性格的。
有性格的聲音比沒有的,好聽得多。
一剎那間,有一種領悟,是關於寫論文的表達方式,自從第二稿打回頭之後,一直是一頭霧水的狀況。依然有點不明白,即使被論文指導師父訓導了兩個多小時。
忽然,開始明白為甚麼上一稿令師父如此「頭痕」和不安,
因為我做了一隻沒有性格的小提琴,重要走晒音個隻。
明白了,我要produce a dissertation of character~
2 comments:
從小提琴身上很大的領悟啊!也未為晚也。
對啊!都係因為琴靚,有個性!
lovefatandrewlo
Post a Comment